English

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区重披新绿

1999-07-10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李兴贵 我有话说

本报讯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已过去12年了,现在巍巍兴安不仅青山依旧,就连火灾期间出逃的野生动物,也陆续返回了它们的家园。据当地政府和林管部门介绍,这一奇迹的出现是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主的国内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与当地职工一起全力攻关的结果。

解决大兴安岭林区种苗培育和更新人工造林技术,成了他们的第一个课题。大兴安岭气候条件恶劣,落叶松苗一般要2年时间才能上山造林。东北林大的课题攻关人员,反复研究论证后,按照当地物候气象资源和规律,提出了新的科学方案,将落叶松苗木由2年上山缩短为一年。他们还自行设计安装了一套适合当地育苗的自动喷灌系统,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大兴安岭苗木生产的一个难题。到1996年6月,大兴安岭过火林区人工更新造林面积达到18.7万公顷,年均2万公顷,是火灾前的75倍,创造了国内外在高寒地区大规模进行火烧迹地人工更新的先例。

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后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1990年6月,大兴安岭十八站、塔河等6个林业局,遇到松毛虫的侵袭,情同火灾一样。东北林业大学制定了最佳的防治方案,全面控制了虫情,共挽救了森林蓄积617.7万立方米。这项技术复杂、社会效益显著的灭虫方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迄今为止,东北林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与当地科技人员共同合作,研究并应用了21项科研成果,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69亿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